12月20日上午,由学校学术委员会、科技处联合举办的“校庆月”系列学术报告会迎来了第二场报告: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经济局副局长、经济学博士、博士生导师、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白津夫先生在学术报告厅为广大师生做了“当前经济形势与宏观政策”的学术报告。taptap500多名师生参加了报告会。邹时智副院长主持了报告会。
提高经济发展的稳定性、协调性、可持续性
白津夫从当前的经济形势总体向好谈起。他认为,我国经济增长已经进入上升通道,积极因素增多、增长面进一步扩大,经济回升势头基本已经确定。但是,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比较复杂,主要是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仍末结束,而且后续性影响陆续显现,特别是美国金融机构倒闭增加、债务居高不下、美元大幅贬值,给金融体系和经济发展带来新的不确定性风险。同时,经济发展中存在投资与消费不协调、投资结构不合理、消费结构不合理、内外需发展不协调等结构性不合理问题依然存在。对此,要采取的主要政策方向与措施就是要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,保持宏观政策的基本取向,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、节奏、重点,落实和丰富完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一揽子计划,提高经济发展的稳定性、协调性、可持续性。
在主要政策方面,一是更加注重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。二是更加注重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。三是更加注重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、增强经济增长活力和动力。四是更加注重改善民生、保持社会和谐稳定。五是更加注重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,努力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。
在主要对策措施方面,一是调整需求结构,着力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。二是协调内外需关系,促进内需与外需互动发展。三是持续增加居消费,扩大居民消费在内需中的比重。
广东要加快从外向型向开放型经济转变
后金融危机时代,通过开放发展起来的广东该如何做好开放这篇大文章。白津夫认为,广东要加快从外向型向开放型经济转变,在扩大内需的同时积极争取外需,努力创造出口需求。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,健全开放型经济体系。
一是推进粤港澳一体化,提升出口新优势。首先,要明确区域分工和发展定位,通过优势互补,形成合理的产业成长次序,避免区域资源错配,防止重复建设和过度竞争。其次,加强区域深度合作,促进一体发展。进行区域整体规划,按一体发展要求整合资源、优化结构,着力推动产业一体化、市场一体化、基础施设一体化、交通一体化、物流一体化、金融一体化、社会建设一体化,加快体制对接和机制衔接。再次,在开放中实现“两个提升” 。一要更大力度地推进一般加工制造业有序转移,采取定向、定点、定位转移方式进行产业空间置换,实现低成本结构调整。二是更加主动地承接先进产业转移,尤其是服务外包转移,以增量优化存量。
二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,提高出口竞争力。首先,促进实体制造与虚拟制造相结合,在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的基础上,大力发展智能制造、数字制造,加强制造业控制系统电子化,由大规模生产转向大规模定制。其次,由生产制造向生产服务转变,以提高制造业的获利能力。再次,由封闭技术研究向全球化合作研究转变,实现研发资源优化整合与优势互补。第四,由传统粗放制造向绿色制造转变,突出节能环保效益。第五,由标准制造向制造标准转变,占领产业链的高端。
三是积极走出去,培育新的贸易增长点。首先,以走出去带动出口增长。通过增加海外投资,带动相关开发设备和技术劳务出口。其次,拓展国际营销渠道,通过境外经贸合作区、自由贸易协定、对外投资等多种渠道,带动营销渠道建设。再次,与融资贷款方式相配合,通过有计划地对外提供融资贷款,带动我国公司承建项目以输出过剩产能。第四,优化出口结构,创造出口需求。第五,产业链协同,通过贸易企业、生产企业、金融机构和科研机构结成协同关系,共同开辟国际市场。
四是优化出口产业结构,强化出口产业支撑。主动退出一些产业层次低、缺乏出口竞争力的产业,积极发展技术引领型产业,优化发展资源利用型产业,着力发展新兴战略性产业,形成可持续的出口产业竞争优势
邹时智副院长在总结中指出:“作为中国宏观经济智囊团的主要成员之一,白津夫教授长期从事经济理论和现实经济问题的研究,为中国经济近年来快速、稳定的成长做出了积极的努力。此次白教授拨冗来校讲学,就是对我们最好的指导和支持。”
附:
白津夫先生简介
白津夫,男,1954年出生。现任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经济局副局长。经济学博士、博士生导师、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。曾任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、中共中央党校《理论前言》副主编、兼任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常务理事、城市与区域发展专业委员会主任。
长期从事经济理论和现实经济问题研究,参加并主持国家社科规划重大课题及其他各类研究课题共40余项,发表各类研究成果300多篇(部),共获各类奖励30余项。曾数次参加大型国际会议、国外讲学和国际学术交流活动。从1985年起,重点研究城市与区域发展,发表了“论省区发展战略”、“论区域市场”等数十篇研究成果。